你的位置:万泰娱乐 > 业务范围 >
孔子问:天上有多少颗星?一位七岁小孩回答后,孔子决定拜他为师
发布日期:2024-08-11 18:54    点击次数:142

孔子曾经说过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”,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孔夫子的求学心理,他不在乎人的阶级,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。

在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村庄里,就发生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智力交锋。这场交锋的主角,一位是孔子,另一位却是+一个年仅七岁的小男孩。谁能想到,这场看似不对等的较量,竟会以大人向孩子拜师而告终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。

路遇天才:意外的相遇

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,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乘坐马车,来到了鲁国的一个小村庄。村口的道路上有几个孩子正在玩耍,其中一个小男孩格外引人注目。

因为这个孩子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慌忙躲避逐渐逼近的马车,反而还是在原地若无其事地继续他的游戏,孔子在看到后好奇地让车夫停下,而后下车走近那个孩子和蔼的问道:

"小朋友,为什么你不让开路呢?"

那个小男孩抬起头,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随后他不慌不忙地回答:"先生有所不知,车应该绕城而行,而不是城绕车行。"

孔子接着问:“城池在哪呢?”

这个孩子就指着地下的石头和沙子堆砌的一座小城池,说:“城池就在这里,你们不能从这里过去。”

孔子听到后,不禁愣住了,因为这个回答不仅机智,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。他开始对这个小男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"你叫什么名字?今年几岁了?"孔子继续问道。

"我叫项橐,今年七岁。"小男孩回答得干脆利落。

孔子心中暗自惊讶,这么小的孩子竟能说出如此有见地的话,实在是不简单。他决定和这个小神童多聊几句。

智慧的火花:一场精彩的问答

孔子决定考考这个小男孩的学问,他问道:"小朋友,你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?"

项橐不假思索地回答:"一天一夜星辰。"

孔子听后,眉头微皱。这个回答似乎有些模糊,但又让人无法反驳。他决定继续追问:"你这话是什么意思?"

项橐解释道:"白天有太阳,晚上有月亮和星星。日月星辰,不就是一天一夜的星辰吗?"

孔子听完,不由得暗自点头,这个回答既巧妙又合理,确实令人难以反驳。于是他决定换个话题,继续考验项橐。

"那么,你知道地上有多少种五谷吗?"孔子又问道。

项橐微微一笑,答道:"地上有六种五谷。"

孔子听后,感到有些困惑。他追问道:"为什么是六种?五谷不就是五种吗?"

项橐解释说:"先生说的对,五谷确实是五种。但是,如果我们把'谷'也算上,不就是六种了吗?"

这个回答再次让孔子哑口无言。他惊讶地发现,这个七岁的孩子不仅知识渊博,而且思维敏捷,善于巧妙地回答问题。

孔子的弟子们也被项橐的智慧所折服,他们纷纷向前,想要和这个小神童交谈。其中,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也忍不住上前挑战。

他想要为难这个不让他们过路的小孩。于是子路问项橐的父亲:"老丈,你这把锄头用了多少年了?"

项橐的父亲还没来得及回答,项橐就抢先说道:"子路先生,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。您骑马的时候,知道马蹄抬起了多少次吗?"

子路被这个问题问住了,一时语塞。项橐继续说:"您连马蹄抬起的次数都不知道,又怎么去问别人锄头用了多少年呢?"

这番对话不仅展现了项橐的机智,也显示出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,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都被这个小男孩的智慧所折服。

谦逊的力量:拜师学艺*

经过一番交谈,孔子深深地被项橐的智慧所折服,他意识到,虽然自己年长,但在某些方面,这个小男孩的思维和见解却远超常人。

孔子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。他向项橐鞠躬,诚恳地说:"小先生,你的智慧令我钦佩。我想向你请教,不知你是否愿意收我为徒?"

项橐听后,显得有些惊讶。他说:"先生德高望重,怎么能向我这个小孩子拜师呢?"

孔子微笑着回答:"有道是'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'。年龄不是衡量智慧的标准,重要的是我们能否虚心学习。你的智慧值得我学习。"

就这样,在众目睽睽之下,孔子向七岁的项橐行了拜师礼。这一幕不仅让在场的人震惊,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知识无年龄界限的典范。

而后这件事在《三字经》中也是有记载的:“昔仲尼,师项橐,古圣贤,尚勤学”一共有十二个字。

名声鹊起:智慧的代价

但是遗憾的是,项橐在十二岁的时候就死了。据说他的死因有两种。

第一种就是,孔子与项橐的这次相遇的故事传遍了整个鲁国和其他诸侯国。项橐的名声随之鹊起,成为了各国君主争相邀请的对象。

正所谓:得不到就毁掉。有些君主因无法得到项橐的帮助而心生畏惧,他们害怕项橐在长大后无法为自己的国家效力,所以他们决定,还不如在他还未成大器时除去他。

而后某个国家的君主,心生歹意,竟然直接派兵放火烧毁了项橐的住所。于是年仅十二岁的项橐在这场大火中丧生。这位曾经让孔子都为之折服的神童,就这样英年早逝。

还有一种说法就是,项橐和孔子的事情被大家知道,不少国家都派人拉拢他,希望他以后可以为自己的国家效力。但是项橐拒绝了,随后他的父母害怕项橐的拒绝会引来祸事,把他放到了山上,但是很快项橐就被兵困在了山上,然后他们就杀了项橐。

当然具体的真相,我们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,但是史书上记载项橐确实是在十二岁死亡,真的是一大遗憾。

历史的回响:永恒的智慧之光

虽然项橐的生命如昙花一现,但他与孔子的对话成为了千古传诵的佳话,激励着后人追求知识,保持谦逊。

而孔子拜项橐为师的举动,不仅展现了他的谦逊品格,也为后世树立了尊重智慧、不耻下问的榜样,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智慧无关年龄,学习无处不在。

对于孔子此次拜师的行为,你是怎么看那的呢?



Powered by 万泰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